编辑:admin时间:2024-09-03 12:50点击数:
改革开放以来,大潮起钱塘。在杭州湾钱塘江南岸,涌现出鲁冠球、徐冠巨、陈妙林、朱重庆等一大批敢于弄潮的民营企业家,携手百万萧山人一道,奔竞不息,奋力拼搏,推动萧山快速发展,快速崛起,快速奔跑,其经济综合实力一跃名列浙江各县(市、区)前茅,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十强县(市,区)”,被称为“浙江文明之源头、浙江交通之枢纽、浙江经济之首富、浙江休闲之胜地、浙江民生之乐园”,创造了中国县域发展的奇迹和样本。
历史是现实的根源,现实是历史的延续。要探究萧山发展的成因,一定要从历史文化中去寻找。正如《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中所说:“浙江文化中富于创造力的基因,早早地出现在其历史的源头。在浙江新石器时代最为著名的跨湖桥、河姆渡、马家浜和良渚的考古文化中,浙江先民们都以不同凡响的作为,在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源留下了创造和进步的印记。”萧山就在跨湖桥所在地。跨湖桥下的那艘小木舟,划出了一个大世界,划出了萧山的发展繁荣,划出了2016年g20杭州峰会、2023年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举办地。
为深入解析萧山发展奇迹之谜,由作家孙侃、马晓才联合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一舟一世界》,最近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构思新颖,结构巧妙,贯通古今,史论结合,文笔优雅,图文并茂,印制精良。全书由序章、九章36节、尾声构成,28.3万字,全彩印刷,读来令人赏心悦目。
通读全书,不禁掩卷叫好。正如茅盾文学奖得主、浙江农林大学教授王旭烽所说:作品写出了萧山8000年的曲折历史,也写出了改革开放以来萧山的飞速发展;写出了这片土地非凡的创造力,也写出了当代萧山人的精气神。读完全书,深感只有在萧山,才会发生这般壮怀激烈的历史传奇;只有在萧山,才会涌现如此灿若星辰的名人贤士。
在我看来,《一舟一世界》的作者以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高超的文字表达力,在浩如烟海的史料和丰富多彩的实践中,深度挖掘出萧山金闪闪的那道光,那些亮点,那片属于萧山,也属于浙江、属于中国乃至属于人类的世界。
第一,写出了沧海变桑田、乾坤自古今的萧山巨变。人类的形成和发展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作品第一章开篇写道:“讲述萧山的历史,必须从跨湖桥遗址说起,必须从在跨湖桥遗址上发现的那条独木舟说起。”这两个必须,以画龙点睛之笔,勾画出全书的主题《一舟一世界》。“跨湖桥独木舟的发现,不仅把萧山一地的文明史确定为8000年,还把整个浙江的文明史,推至8000年前。”因为有了独木舟,人类的活动范围扩大了,从此可以跨越水域,开拓新天地,为人类进一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奠定了基础。而能制作独木舟,说明人类在这一时期已拥有了相对成熟的文明。
独木舟引发自然之变。约8000年前,跨湖桥一带海水渐退,这里成为陆地,逐渐有华夏先民在这个自然的“湖泊”边繁衍生息,这应该是湘湖最早的雏形。作者认为,浙江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于浙中山区,分布在金华浦江、义乌一带的上山文化,距今约11000到8500年,可称之为山地文化。跨湖桥文化是山地文化向平原文化发展的早期一支。古跨湖桥人沿江而下,带着已经萌芽的农业文明,来到更适宜人类生存的今钱塘江河口地带,在距今8000年到7000年之际,迅速发展繁荣起来,创造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史前文明。
独木舟引发历史之变。作者写道,约6000至7000年前,海侵反复来袭,这里又沦为一片浅海。之后,海水退却,海平面下降,湘湖地区南北两条山脉之间一度成为钱塘江的通道。因两岸皆山,一旦连日阴雨,则水散漫下流,造成洪水泛滥,淹没田畴村落。人类在与自然环境的适应和抗争中,生息和繁衍。到了距今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今湘湖一带成了吴越争霸的军事重地,这里的浅海深湾成了越国的军港,即固陵港。越国水师在此驻守,越王勾践的多次水上军事行动,都从固陵(又称西陵,今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出发。“馈鱼退敌”“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也是发生在这一带。随后,历经各个朝代历史变迁,才演进到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的。
独木舟引发人为之变。事在人为。大自然在塑造人类发展的同时,人类也改变着大自然的进程。围绕如何把钱塘江带来的水患变为水利,萧山的先民们一直进行着不懈的抗争。作品详细记述了北宋政和二年,时年“望六”的杨时补授萧山县令上任后,四处走访,体察民情,带领民众“筑堤为塘,蓄水成湖”。洪水来袭时可蓄水,避免下游洪涝;需要用水时,可灌溉9乡146868亩农田。尤其是,作品更为详细描述了1965年到2007年间,萧山历时42年、历经33期进行大规模围垦,共围滩涂54.6107万亩,约占萧山全域面积(含成立于2021年3月的钱塘区钱塘江南岸部分)的四分之一,为开发利用钱塘江滩涂资源,缓解萧山人多地少的突出矛盾,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围垦工程,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劳工之多,劳作之艰,成效之好,都是世界罕见的,可谓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被联合国粮农评价为“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
第二,写出了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的萧山人物。历史是人类创造的,人物是历史的主人和灵魂。阅读全书,粗略统计,《一舟一世界》书写了上百件历史事件,提及的古今人物多达300余人,上至越王勾践,下至黎民百姓。这里既有治水县令,又有文人墨客;既有高门大族,又有名士云集;既有抗英英雄,又有百业工匠;既有农协创建者,又有农民企业家。
萧山悠远的岁月,孕育出无数垂馨千祀的栋梁之才和名人贤士,铸就了堪称辉煌的地域文化。作者写道,萧山历史上有宰相级人物4名,状元1名,进士达300多名。诸如,东晋文学家许询,南朝文学家江淹,唐代诗人贺知章,明代医学家楼英,清代经学家、文学家毛奇龄,清代乾嘉时期良吏汪辉祖,清代名臣朱珪、汤金钊、朱凤标,清末“海上画派”佼佼者任熊、任薰、任伯年,抗英民族英雄葛云飞,近代历史学家、演义作家蔡东藩,等等。
在《一舟一世界》描述的众多历史人物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这么几位:一是杨时,他任萧山县令期间,不仅传承“大禹治水”精神,带领萧山民众“筑堤为塘,蓄水成湖”,变水患为水利,而且创办道南书院,大兴教育,授学传道。二是贺知章,他是萧山唯一的状元公,一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名句流传至今,《全唐诗》中录其诗作19首。三是葛云飞,清代抗英民族英雄,官至定海总兵。清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七(1841年10月1日),在著名的“定海保卫战”中壮烈牺牲。
诚然,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舟一世界》浓墨重彩描写了改革开放以来,“行开拓之路,我自乘风破万里”的农民企业家群体形象。这里首当其冲的是鲁冠球。他的一句“不让我在城里当工人,那我就在自己的家乡当!”凭着苦干、实干加巧干,从1969年7月8日创办“宁围人民公社农机修理厂”开始,逐步发展蝶变为“宁围轴承厂”“宁围链条厂”“宁围失蜡铸钢厂”“宁围万向节厂”“万向集团公司”等,成为中国企业500强,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和520户重点企业之一。更重要的是,鲁冠球创立的经营目标:奋斗十年添个零。管理目标: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钱尽其值、各尽其能。岗位目标:一天做一件实事,一月做一件新事,一年做一件大事,一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经营哲学:财散则人聚,财聚则人散;取之而有道,用之而同乐。经营理念:大集团战略,小核算体系;资本式经营,国际化运作。企业宗旨:为顾客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利益,为员工创造前途,为社会创造繁荣等经营思想,使他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民营企业“教父级”的人物,影响深远。同时,《一舟一世界》还生动描述了航民集团创始人朱重庆,传化集团徐传化、徐冠巨父子,开元旅业集团创始人陈妙林,荣盛集团创始人李水荣,恒逸集团创始人邱建林,万向集团接班人鲁伟鼎等一大批农民企业家,展现了萧山代有贤人出的风采。
第三,写出了泥土芬芳、独特韵味的萧山物产。物产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萧山境内山、水、涂、田、地俱全,农业资源丰厚,物产丰饶。《一舟一世界》写出了萧山人“肩背棉篓,弯腰耕耘,谁能知晓剥麻苦”的艰辛;也写出了萧山生产萝卜干、莼菜、龙井茶、霉干菜、杨梅的美味;还写出了发展苗木花卉的繁荣。
棉花和络麻曾是萧山的主导产业。萧山围垦出来的土地,最先适于种植耐盐碱的棉花和络麻。作者写道,萧山种棉的历史始于元代,18世纪初钱塘江改道后,萧山沙地淤涨起来,逐步围垦成为棉麻产地,以至成为浙江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我特别钦佩作者对种棉艰辛细节的描写:“种棉花是一项技术性强且劳累的农活。”“棉花从种到收的全过程都需要管理。”“打杈、整枝是个既累又细的活儿。”“棉花收到家,还要晾晒。”“为了卖个好价钱,一担一担地挑着走上十几里、几十里路,送到南沙大堤内或者城厢镇,这又是一件够累的事。”还有,对种植络麻以及剥络麻、洗络麻的描写,更是动人心弦,令人心痛。这对种过棉花和剥过络麻的我来说,倍感亲切,也倍知艰辛。首先,要把两米多长、直径一二厘米的络麻植株拔起来放倒,麻株上都是硬硬的刺,几天拔下来,手掌上刺痕累累。接下来是把麻皮与麻秆分离出来。有两种办法,一是剥出麻皮直接晒干,此为早期常用的剥晒“生麻”;二是将麻株打捆,浸到水里一个月,再剥离麻筋和麻秆,也就是剥取精麻。但无论哪种办法,都是极度重的体力活,半天劳动下来已是饥肠辘辘、眼冒金星,迈不动腿,苦不堪言。正因为萧山盛产棉花和络麻,所以才发展起“杭二棉”和众多的萧山花边厂,一度成为萧山的主导产业。
谈起萧山的农特产品,自然离不开声名远扬的萝卜干、霉干菜、浙江龙井、湘湖莼菜、杨梅、青梅、胡瓜、萧山鸡、“五月拔”大豆等,这些都是优质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作者详细介绍了萧山萝卜干的制作方法,即采用传统的“风脱水”加工法,条形均匀、肉质厚实、咸淡适宜、脆嫩爽口,谓有“色、香、甜、脆、鲜”五绝。霉干菜系萧山传统特产,其原料为大叶芥菜,唯汲取萧山地气方有独特之风味,所腌制霉干菜香气浓郁,质嫩味美,久贮不变,可常年食用。萧山产浙江龙井位于湘湖水系附近的“三山一坞”,即老虎洞山、黄山、压乌山、凌家坞,与钱塘江北杭州狮子峰同属天目山脉,所产之茶亦有形扁、色翠、香郁、味醇、形美“五绝”之誉。莼菜为萧山特有,大家熟知的西湖莼菜大多产自萧山湘湖,当年康熙南巡时,品尝了萧山特产莼菜,甚觉味美,曰“朕南巡浙江,爱尝其羹”,挥笔写下一首《莼赋》,以示赞美。
萧山还是著名的苗木花卉之乡,也是许多企业原始积累的第一桶金。作者写道,该产业源于上世纪70年代。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萧山陆续引进龙柏、黄杨、五针松、茶花、茶梅等树种,形成苗木产业,到1985年,萧山花木种植面积已达3万多亩,催生出一批万元户,传化集团创始人徐传化第一桶金,就是来自花木种植;同样受益于该产业的,还有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如今花木种植是萧山的特色农业产业,2011年种植规模达到18万亩;2021年4月因杭州区划调整,萧山部分花木种植基地从萧山划出,萧山苗木产业缩减至12万亩,另有8万余亩区外花木基地,萧山苗木产业依然遥遥领先于全国各县域。
第四,写出了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精神是人类的灵魂,文化是精神的体现。一个地方发展的终极原因,在于由其自然地理环境所决定的独特的文化精神。本世纪初,萧山在一次思想解放大讨论中,把“萧山精神”高度提炼概括为“奔竞不息,勇立潮头。”这既是对钱塘江波涛汹涌、奔腾不息的一种自然写意,更是对萧山人敢于拼搏、敢为人先的一种精神寓意,与“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完全契合,一脉相承。而这,正是贯穿于《一舟一世界》的灵魂和主线。
“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一舟一世界》高度概括梳理了六种文化:即从8000年前的文明曙光跨湖桥文化,2500年前的精勤耕战古越文化,1700年前的水韵华章运河文化,900年涵虚灵湖的湘湖文化,近代红色文化,到当代弄潮奔竞的钱塘江文化,从而深刻揭示和阐述了萧山自古以来的文化创造和传承创新。通过《一舟一世界》,秉承8000千年独木舟孕育在这块土地上的江河文化基因,萧山的底色、杭州的样子、中国的气质渐渐变得清晰,变得栩栩如生。
“喜奔竞,善商贾”,是萧山文化精神的本底。作者写道,历代《萧山县志》均记述了萧山这一民风特点,这一民风特点的形成由来已久,宋元乃至更早,“善商贾”的民风已基本成型。古代陆路交通不畅,但萧山因有钱塘江、浙东运河(西兴运河)、鉴湖等水路在此经过或邻近,便利的水上航路大大促进了昔时萧山的物资交流和文化交流,也启发了萧山人经商的智慧。由此看来,现代萧山商贸业、制造业的崛起和涌现出一大批懂经商、善管理的企业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浓浓的基因血脉和历史传承。
举世无双的围垦精神,是萧山文化精神的体现。莫道钱江潮万古,沧海桑田竟有时。作者写道,萧山围垦不仅能使萧山经济社会得以在更广的视野与更高的起点上前进,几十万围垦人还把“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崇尚科学、求实创新、万众一心、协调团结”的围垦精神留给了后人。萧山人民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靠的正是这种围垦精神。围垦精神被当代萧山人民发扬光大,成为“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的核心内容,激励着萧山人继续不断创造文明业绩,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
“四千”“四敢”“四抢”精神,是萧山文化精神的特色。改革开放初期,浙江大地创造性形成了“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至于其最早出自哪里,作者借用浙江省咨询委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亭的话说:“于今已无太大意义,但萧山肯定是‘四千精神’的一个重要萌发地。”实际上,萧山的“四千精神”更具泥土气和完整性。因为,萧山不仅有“四千”,还有“四抢”(抢上头班车、抢抓潮头鱼、抢开逆风船、抢进快车道),“四敢”(敢与强的比、敢同勇的争、敢向高的攀、敢跟快的赛),等等。这种精神早早根植在民众民间,是融进血脉里的东西。所以,当改革开放一来,“松绑搞活”,萧山人立马来了精神,抓住机会大干快上了。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前门要进,后门要走,窗户也要爬。”为了发展致富,“窗户也要爬”,这也是一种精神体现。
上述《一舟一世界》写就的萧山巨变、萧山人物、萧山物产、萧山精神,从历史走来,向未来走去,必将激励萧山奋力打造“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中国式现代化区(县)域范例,助力萧山继续书写一个新的世界。
会场上,每10个西装革履的男士,可能就有9个系着浙江嵊州生产的领带;衣柜里,全家人各式各色的袜子,七成产自浙江诸暨;你家里使用的小家电,有六成来自浙江慈溪…… 8月15日,人民网研究院发布《县域冠军产业发展报告》。在浙江53个县(市)里,有不少“低调”县凭借“冠军产业”“高调”上榜。它们不仅是浙江发展的隐形助力,还默默地用特色产业承包了全国甚至全球人民的生产生活需求。…
在杭州上城区笕桥街道天新社区,一位“有来头”的老师办的免费国画课一位难求。社区里的孩子扎堆报名,社区工作人员为了能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国画课,每节课都得“精挑细选”。 授课老师郭建合不仅是“国画达人”,还是天新社区的一位保安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