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admin时间:2023-10-28 17:19点击数:
中国住房:当前,以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为重点的调控政策正逐步深入实施,房地产市场再度面临民生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双重考验,住房保障将在此间发挥怎样的作用?
朱中一:无论是“十二五”规划中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表述,还是房地产调控逐步深入的背景,都意味着住房保障将成为我国社会与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从目前国家政策来看,我国已经明确今后发展房地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老百姓的居住需要,所以对于投资投机性需求将采取遏制的政策,这是房地产转型的重要标志。而住房是民生之要,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改善民生、稳定房价、调整结构、促进发展的重要举措。扩大保障房供应不仅可以保障低收入人群有房住,还可以避免更多的中低收入人群被迫进入商品房市场,从而调节商品房市场的供需结构,平抑房价。
孙力:可以预见,未来我国的房地产还将继续坚持“双轨制”,即“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完全由政府保障和完全市场化都存在缺陷。一方面,对于房地产市场要坚决施行调控,因为一味放任市场发展,房价的高企会将更多人群挤到保障的“门”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应将被弱化,政府的保障将成为一个“无底洞”。另一方面,有一部分市场确实不能解决的,政府要用计划的方式,用保障的制度来实现房屋配置。
郭松海:单靠市场机制作用,肯定是无法为众多中低、低收入家庭解决买卖、租赁住房问题的。政府必须为这部分弱势阶层提供廉价的“公共产品”。保障公民的居住权,这是国家、政府职能的基本体现。国家应建立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明确地方政府的责任,帮助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农民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逐步改善住房条件。
朱中一:我曾提出“十二五”期间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有六个基本的发展趋势,其中第三点便是加大住房保障力度。也就是说,未来住房保障的覆盖面和建设体量上还将有进一步的提升,以满足更多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有所居”问题。目前局部城市房价过高,中等偏下收入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凸显,我相信2011年的保障房建设力度会更大。
郭松海:建议尽快制定住房保障法,用法律制度规范约束地方政府部门的行为,使的居住权得到法律保障。此外,还应该制订保障房建设的中长期规划。
住房保障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在于地方政府这个建设主体用不用心、尽不尽力。必须明确各级政府在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中的责任,以及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手段和措施,必须明确行政责任制,对保障房建设不力的应追究法律责任。同时,还要把住房保障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各级政府要建立住房保障基金,多种渠道、调动各种财政资源投入建设资金。
中国住房:从目前来看,城市“夹心层”的住房问题日益凸显,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是否将成为未来的一大趋势?
孙力:公共租赁住房能够为城市“夹心层”提供稳定房源,可以增加有效供给,优化住房结构,引导合理的住房消费,不仅有利于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还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促进人才和劳动力有序流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是比较有效的一种住房保障形式。
朱中一:应该对不同的收入群体实施不同层次的住房保障,这与每个城市的现实情况和经济实力有关,不可一并而论。地方政府应该按照当地城市人口住房情况和政府资金情况,来决定公共租赁住房、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比例与规模,以限度地满足当地居民的住房需求。
郭松海:过去几年我国的住房保障建设中,有一部分人处于政策“真空区”,公共租赁房可以很好地填补这些少有。
农民进城后要有个安定、卫生的居住环境,为了保障他们的基本居住权利,政府有责任帮助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解决住房问题。当前约有2亿农民工进城打工,而住房则是进城农民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
大量外来农民在城市打工,同时又是城市的纳税人,他们大多数人是中低收入者,也应享受城市福利政策,享受政府提供的住房保障。我相信公共租赁住房在这方面能够发挥更多作用。